目前,在新疆伊犁,江蘇實施的“富民安居整鄉推進工程”,已經讓1728戶人家喜遷新居;在庫爾勒,河北進行的棚戶區改造,將使2400戶人家徹底改變居住環境。到2015年,全疆困難地區70萬戶農民安居和10.6萬戶游牧民定居將基本完成。
安居富民、定居興牧是新疆為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而實施的民心工程,隨著19省市援疆資金的陸續到位,不少農牧民提前住進了高標準的安居新房。
走下10多級臺階,推開院門,就進入了坎吉姆大媽家。隨著拜城縣縣城的不斷改造,緊鄰公路的坎吉姆大媽家深陷在路基下面。
拜城縣居民坎吉姆:“這房子現在一下雨就漏水,受修路的影響,面積也越來越小?!?br>
記者楊瀟:“在拜城的這個社區,隨處可以看到像坎吉姆大媽家這樣的老房子,住在這里的人都是低收入群體,對于他們來說,改善居住條件是最大的愿望。隨著援疆的啟動,這個愿望變得可望又可及了。今年,這一片居民將完全搬遷,告別低矮的平房,住上新樓房?!?br>
聽說年底前就能搬進新家,坎吉姆大媽在高興之余,又有點擔心,因為她不知道到時候能不能買得起新房。于是,她來到第一批住進新房的買買提大叔家了解情況。
拜城縣居民伊利亞孜·買買提:“原來的房子(政府補償了)五萬五,這個(新)房子五萬七,我就掏了2000塊錢?!?br>
買買提說,他的這個新家,有62平方米,水、電、地暖、天然氣樣樣齊全。
拜城縣居民伊利亞孜·買買提:“(燃氣爐)沒有用過,我們煤氣也沒用過,這個好啊。這個房子又亮又干凈、又暖和?!?br>
記者楊瀟:“根據浙江援建的同志介紹,他們將用三年的時間,讓居住在這里的1000多戶棚戶區居民盡快住上新樓房?!?br>
記者曉潔:“在一戶哈薩克族牧民的房子面前,墻飾具有哈薩克族的特色。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這里開展的牧民定居工程,會針對每一個牧民不同的特點來設計具有自己民族濃郁特色的定居房?!?br>
哈薩克族老人達列力汗熱情地把記者迎進了自己家,在這個冬天里,屋內溫暖而舒適。
達列力汗:“高興,現在好了,房子、圈、電、水都有,都好?!?br>
達列力汗的弟弟阿曼爾汗卻說,當初決定是否搬家的時候,達列力汗持反對意見,他操心的是自家的羊;但后來,每家都配建一百多平方米羊圈的設計方案說服了老人。
記者:“這個大小夠用嗎?”
達列力汗:“夠用?!?br>
達列力汗的弟弟阿曼爾汗:“原來沒有羊圈,羊很冷,現在多好啊,暖和,羊也有房子了?!?br>
在這里,牧民定居房的建設首先是尊重牧民意愿,根據自愿報名決定建多少。首批300套定居房大受歡迎,現在博州各市縣都有大量牧民報名登記要下一批的定居房;而湖北又在考慮用更多的方式吸引牧民定居。
湖北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彭軍:“我們想,還是要摸著石頭過河。在2011年牧民定居的工作當中,根據每家每戶的不同的情況區別對待來加以建設考慮?!?br>
未來,博州的規模養殖戶可能會擁有建在大牧場旁邊的定居房;跟著子女進城養老,家中不再放牧的則可能獲得在城鎮買房的購房補助。